神韵灵气——昆明街名漫谈之二_史志拾遗_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史志拾遗

当前位置: 首页-史志拾遗

神韵灵气——昆明街名漫谈之二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001oDHTagy6LBgAZkrN23&690

1950年以前,昆明有不少宗教活动场所,因之地名就带有宗教的灵气。

圆通寺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寺庙。始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名为补陀罗寺,“补陀罗”是梵文potalaka的译音,亦有译作“布达拉”,或“普陀”的,意译是“开着小白花的光明山”,为观音道场。 昆明圆通寺为我国最早的观音道场。毁于元初战火。元朝大德五年(1301)云南行中书省右丞阿昔思重建。历十八载建成,更名圆通寺。“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所以,“补陀罗”也好,“圆通”也好,都是供奉观音的寺院。佛教语。圆,不偏倚;通,无障碍。谓悟觉法性。《楞严经》》卷二二:“ 阿难 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寺后有山,因山色深碧,旋如螺髻,故名螺峰。“螺峰叠翠”为昆明八景之一。圆通寺建成后,螺峰山就更名为圆通山。圆通寺前的街道也就称为圆通寺街。圆通寺街的西面为积善街、学院坡,东面为小东正街。1933年,东三段统称圆通街。学院坡更名大兴街。1992年建成圆通高架桥。圆通街延至穿心鼓楼。

唐代南诏建立拓东城。在城郊建觉照寺和常乐寺。觉照寺又称大东寺,常乐寺又名小东寺。大东寺与小东寺西面有慧光寺,与大小东寺相对,称为西寺,寺内建塔,俗称西寺塔。常乐寺建有高塔一座,与西寺塔相对,称为东寺塔。清道光十三年(1833)昆明发生强烈地震,东寺塔倒塌。后在重建于今书林街。塔移到书林街后,以东寺为名的东寺街则保留至今。西寺塔现仍保存如旧,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寺旁有巷,名为西寺巷。“东寺街西寺巷”成为昆明老街的象征。

元代曾在昆明县城东郊建白塔一座,为藏式佛塔,又称喇嘛塔。原址在今白塔路和拓东路交叉口、真庆观附近。因塔身全白,俗称白塔。当年原址有万庆寺,故名“万庆塔”,明代寺废塔存。1911年秋因为扩街修路被毁,该塔基开圈洞供人行,成为穿心塔,穿心塔还有一层含义:简化礼佛仪式。让人每从塔洞穿行一次就如同向佛顶礼膜拜一次。白塔是昆明历史上重要景观之一。白塔在1950年后被拆除,但以白塔为名的“白塔路”还在向世人所说昆明藏传佛教的历史。现在的白塔是根据法国人方素雅1896年所拍摄的老照片,由盘龙区于2002年重建。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维护社会秩序有重大作用,历代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文庙是我国极为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昆明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至元十三年(1276)落成。其地在五华山右侧。当时将其称为大成庙,大成庙是云南地区建造时间最早的文庙。明末大西军入滇据为营署,文庙迁到长春观。康熙二十九年(1690)云贵总督范承勋与云南巡抚王继文选址重建,康熙30年落成。民国时期,文庙改为民众教育馆,由先前祭孔和讲修儒学的地方变成大众文化娱乐的场所。近百年时间里,文庙做过演出场所、文物展览馆、图书馆。抗战时期,文庙内各种宣传抗日的演出活动更是让那里成了昆明人文化活动的中心。1941年,日军空袭昆明,将文庙内大成殿、桂香阁、尊经阁、明伦堂等建筑炸毁,崇圣殿、仓圣殿等建筑物严重破损。1980年,文庙成了昆明市文化馆的办公地,昆明市仿照古时风格,在泮池后新建了八角亭,在原桂香阁、明伦堂新建了2栋仿古建筑。文庙所在的街道就以“文庙”为名,有文庙横街、文庙直街、文庙西巷、文庙东巷等。

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士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昆明的武成庙在今武成路上。清代从西往东分段称小西门正街、武庙街、城隍庙街、土主庙街。1938年将这四段街道统称武成路。小西门被拆除、武庙早不见踪影,城隍庙和土主庙的故址也无人知晓。只有武成路的地名还在,可是其含义和历史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

金牛街。北起长春路,南至东风东路,与盘龙江平行。明代在此建井宿祠。井宿:属木,为犴(即驼鹿)。为南方第一宿,其组合星群状如网,由此而得名“井”(井字如网状)。井宿就象一张迎头之网,又如一片无边无底的汪洋。井宿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为南方朱雀七宿之首,有八星,此星明亮,代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犴是神话传说中的独角神兽。其形状似牛。井宿祠中有铜铸的犴,俗称铜牛,铜在古代亦称金,故铜牛亦称金牛。井宿祠演变为金牛寺。清初,寺两旁形成街道,以寺为名,称金牛街。2003年元旦,盘龙区政府立铜牛亭以为纪念。其北有金牛公园。

以寺院道观庵堂殿阁得名的地名在昆明甚夥,如天居殿巷、地藏寺巷、麒麟巷、吉星巷、积善巷、云龙巷、万寿巷、三义舖、咸宁巷、白马庙、青门巷、青宁巷、天宁巷等,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地名显示历史上昆明城宗教的繁盛。很多地名都有宗教的神韵灵气。

图文来源:林超民教授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wenlinbuluo,

《神韵灵气——昆明街名漫谈之二》,2014年8月28日。

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维护:昆明信息港

邮编:650500 电话:(0871)63131983 编辑邮箱:kmsfgwxxgk@sina

滇ICP备0700070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114000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