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区域地位_市情概览_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情概览

当前位置: 首页-市情概览

昆明的区域地位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昆明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富饶的滇中湖盆群地带,拥有省内最大的坝子——滇池盆地,是联系滇东、滇西和滇南的枢纽,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门户。优越的地理因素形成了昆明重要的区域地位。

战国时期,西南各族人民开通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商道,以今四川成都为起点,经过云南滇池、洱海地区,通往缅甸、印度。当时为古滇国所在地的昆明地区,便是这条商道上的重要枢纽。这时期,还开通了贵州与云南之间的商道,楚将庄礄便是从这条商道率部进入滇国的。

汉代重视这里的区域地位,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益州郡,将郡治设在今滇池东岸的晋城。此期昆明是从成都到印度的“蜀—身毒道”上的重要枢纽。此外,还有经屏边、河口到越南河内的“马援故道”。

唐宋时期,南诏国、大理国都把今昆明建为东都,沿着两条古道,同位于中南半岛和印度境内的真腊、昆仑、弥诺、骠国、婆罗门等国,发展广泛的政治和贸易关系。还开拓了经砚山至广西邕州的商道。从而通过北、东、南三个方向的道路与内地交往。重要的区位,促进了昆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昆明上升到省会的地位。元、明、清三代,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之间的关系日益发展,不论是友好往来,还是商贸活动,都是经过省会昆明实现的。

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竭力打开西南大门。法国殖民主义者旨在掠夺财富,修建了滇越铁路,从越南海防直抵昆明。而昆明军民的抗法斗争,也是沿着滇南通道,支援越南,威震国门。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的区位使它成为后方的抗日重镇,国际援助的门户。在日军登陆海防以前,盟军把滇越铁路作为联系海外的纽带。并以昆明为起点,抢修通至畹町、连接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线。在滇缅公路西段被日军封锁后,又开辟了昆明至印度阿萨姆邦的“驼峰航线”。1944年,又修通了从保山腾冲经缅北密支那到印度雷多的中印公路,沿这条公路铺设的输油管道直达昆明。1945年8月,中国军队沿滇越铁路一线,进入越南河内,接受日军的投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昆明在联系三迤、富民兴滇的建设中,在祖国与东南亚国家来往中,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50年代起,中缅之间的友好往来都通过昆明进行。支援印支三国抗法抗美斗争,大量物资从昆明沿滇越铁路运出。贵昆和成昆两条铁路通车后,进一步增强了昆明在省内、在西南的区位优势。80年代开始,昆明同相邻六个地州市,组成了滇中经济协作区;同西南五省(区)七市,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开展边贸、开拓外贸。先后开通了昆明至香港、仰光、曼谷的航线。昆明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大西南走向东南亚、走向全世界的门户和通道。

(摘自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一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5—116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维护:昆明信息港

邮编:650500 电话:(0871)63135205 编辑邮箱:kmsfgwxxgk@sina

滇ICP备0700070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114000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