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兵要界务图注》_文献整理_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文献整理

当前位置: 首页-文献整理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 李根源撰 三卷 刻本 民国十九年(1930)

图片_meitu_2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任云南讲武堂总办。民国初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败后再次流亡日本。1916年回国参加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后任陕西省长、驻粤滇军总司令等职。1939年前任监察院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积极响应滇西抗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著有《永昌府文征》《雪生年录》《景邃堂题跋》《曲石文录》等。

宣统三年(1911)冬,英兵犯我片马,滇督李经羲电告北京政府军机处,建议李根源筹办防务茨涉事宜。李根源一行历时半载,“身历穷荒,得茶山、浪傈、怒、俅各地属我行省之佐证甚具。著有图略,附注百二十有六副,图目一卷”。此即《滇西兵要界务图》,每祯绘图均有文字注解。民国十九年(1930),李根源之弟李根沄将绘图的文字注解汇编为《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李根源在《永昌府文征》内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按语中,云其“版本今已毁于吴县,不可不别谋流传,故特录之”。

该书将不同勘测小组的行进路线分别编为甲、乙、丙、丁及戊线,并依五条路线为序,参考各种志书、丛书,按万分之一的比例,对沿途山川、水系、镇村、关隘等进行绘图并加以详备注解。第一卷为甲线图共56幅及文字注解。路线为自云南省城西行,经安宁州、禄丰县、广通县、楚雄府、镇南州、云南县、赵州、下关、漾濞、永平县、永昌府、腾越厅至红蚌河。第二卷是乙线图凡36幅及文字注解。滇西勘查队自永昌府城出发,途经潞江上游,过蛮因、练地、六库抵登梗,上至鲁掌、卯照、秤戛等地,分三路行进。李根源一行人入滇西测查的重点区域集中在乙线,其所辑录之图注详略相宜。第三卷含丙线图凡12幅、丁线图凡7幅和戊线图凡13幅及文字注解。滇西勘查队所行丙线“自甲线下关分路,出大理、上关、邓川、剑川、喇鸡鸣井、营盘街,至怒夷之地落木登止”。丁线自甲廿号漾濞分路,经云龙州,渡澜沧江至老挝,与乙线之六库接。戊线由甲卅号“蒲缥分路,经由旺、施甸、姚关、湾甸、猛右、鲁史、鼠街、蒙化厅而至弥渡大路会合”。第三卷与第一、二卷相比,图幅及批注显得过于简略。

该书各卷每勘录一地,几乎都涉及地形地貌、历史沿革、民族分布、生产生活、矿产、掌故、交通等情况,详略有别。其不仅是一部难得的史地资料,同时也是首部近代军事意义上的西南边防著作,在疆界划分、河道治理、战争策划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晚清民国,随着西南边疆未及的加深和陆上边防的近代化,云南在西南国防体系中的地缘地位日益凸显,该书尤为民初滇西北怒俅少数民族地区殖边提供了依据,巩固了西南边防。

(摘自《云南文史》2016第2期(总第125期),第71—72页。图片来源:网络)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维护:昆明信息港

邮编:650500 电话:(0871)63135205 编辑邮箱:kmsfgwxxgk@sina

滇ICP备0700070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114000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