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防巡阅管见录》庾恩旸著 一册 铅印直排本 民国六年(1917)
庾恩旸(1883—1918,),民国滇军将领。字普泽,一字孰右,别号墨江枫渔,云南墨江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滇军任职,1911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后历任云南军政府参谋部部长、贵州军政府参谋总长、云南督军府高等顾问、护国第三军参谋长等职。1917年张勋复辟,庾恩旸任靖国军第三军军长兼联军总司令部参赞,1918年在毕节行营被刺殒命,时年35岁。著有《援黔纪事》《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中华护国三杰传》等。
1915年,庾恩旸奉命巡视普思沿边,该书即收录其所见及治边条陈、相关法规、训词,是重要的一手材料。唐继尧、任可澄、袁嘉谷等人作序;正文分五章,涉及防务、内防、教育、实业、弭盗;附录部分收录公牍摘要、杂文及普防巡阅日记。
“普防”是民国年间对普防沿边(亦作“思普沿边”,今西双版纳地区)加强巡防的简称。清代在普思沿边设车里宣慰司,隶属于普洱府,中华民国建立后,政务暂以清制维持现状。自清末以来,随着列强势力的入侵,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如何有效经营普思沿边以作应对,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与内地存在一定落差的状况,庾恩旸在该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治边措施,如第一章提出为巩固边界防务,需勘定未定界、稳定已定界,在普防各边地添驻重兵、派大员镇守、调查测绘各地情况,在各土司辖区推广屯垦;第二章提出为巩固内防,需在猛烈设县,镇沅、景谷县治移到另一地点,普思沿边各属厉行禁烟,兴修水利,加强交通建设;第三章提出在教育方面,设立中学,设立女子师范以储备女子小学的师资力量,同时对普防境内的私塾加以改良;第四章提出发展实业的具体主张,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矿产资源;第五章提出在普防各属成立保卫团,改良警备队、优待退伍军人,惩办土豪劣绅。以上措施与柯树勋提出的“治边十二条陈”,一并成为了解这一时期当局对普思沿边地区治理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云南普防巡阅管见录》也为后人了解唐继尧的边疆治理理念和民国初期滇南地方社会提供了重要素材。”(张黎波:《民国初期云南边疆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追记1915年庾恩旸普防巡阅》,《中国民族报》2015年1月30日。)
(摘自《云南文史》2016第2期(总第125期),第7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