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养儒纪时吟四十八首注释
叶炘睿
罗养儒,又名继春,字兆熙,号古粤龙平畸士,广西昭平县人,生于1879年,卒于1977年(《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目录》中记录罗养儒卒于1967年。而罗养儒后人在《昭平文史》发表的《罗养儒小传》中记录的则是卒于1977年。因“文革”前后,文史馆档案管理瘫痪,笔者认为罗先生后人的说法更为可信,故本文采用后人说)。其外祖父因与晚清云贵总督岑毓英有姻亲关系,做过总督府的幕僚。罗养儒年少时,曾随父亲罗守诚举家迁往昆明,随家人游宦二十多个州县,记录下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和奇闻异事。晚清时期,罗养儒曾为附生,后回广西参加乡试不第,此后再无心科举。他回到云南,就读法文学校,考取中医师执照。生平做过领事馆翻译、学校教员、报考主笔,还自办过报纸、办过安全火柴厂和电机碾米厂等近代新型工厂。罗养儒与赵藩、陈荣昌、袁嘉谷等历史文化名人交好。晚年以义务为人看病、笔耕著述为乐。1956年,受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员。1996年,根据先生生前遗稿《据我所知》整理出版的《云南掌故》,对云南近代社会研究影响深远。诗人于坚赞誉罗养儒是“云南除诗人外,第一个把云南的日常生活作为天堂世界来记录的作家”。
罗养儒先生除以文史研究闻名于世外,他的诗也颇具特色,以吾笔写吾心,用平民的视角,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诗文率真、纪实。著名学者方树梅,将罗养儒的诗与白居易的诗做比,赞叹其诗:“心有所触,发而为吟诵,皆得情性之真,而不为险怪之语。白香山(居易)诗老妪能解,余谓先生之作亦然。”
据云南师范大学朱端强教授在《罗养儒稿本概述》一文中考证,除《云南掌故》外,罗养儒“先后完成文史著作若干种,累计数百万字,均未刊刻”。现大部分文稿和复印件保存在云南省图书馆。其中,罗养儒先生于1952年完稿的诗集《瘦香馆诗录》稿文,缺少《荒村孤臆》一卷,“是否亡佚?抑或经作者改削易名后散入诗作之中?则有待深入考证。”笔者曾与长期在云南省图书馆工作的已故学者李孝友先生,谈过罗养儒先生的这一卷书稿,据李先生推测,应为罗养儒生前散发于报刊,但因未见实物,李先生一直引为憾事。
2018年11月,笔者从北京拍卖公司购得罗养儒先生书稿5卷,合计近3万字,为先生1965、1966年间向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投稿稿本(大部分当时未被采用刊载)。其中有1965年4月28日《八年抗战中昆明市内外之一切情状》稿本22页,前十八页为先生用毛笔在黄色稿纸上写的《八年抗战中昆明市内外之一切情状》,后四页为抄报纸写的《荒村孤臆》之吟四十八首,先生写道:此据抗战中所见所闻而作也。系从余之《荒村孤臆》(69)卷中誊写出,以述当日之一切情事较详,今请诸位同志一阅,如可以编入志中,作为一种采风之作,则不胜荣幸。据查阅资料,抗战时期,罗养儒为躲避轰炸,隐居昆明北部乡村,生活窘迫,过着“有工得一饱,失业饿断肠”的日子,然诗中罗养儒先生却怡然自得,以诙谐的笔法,记录下了抗战时期的众生百态。因特定历史时期,在资料登记卡使用意见一栏中显示,该诗稿未被采用、发表。今笔者在昆明市博物馆老馆长叶铸先生和吉林省档案局档案征集顾问段国庆先生的指导、帮助下,将此48首诗稿整理、注释,以完成54年前罗养儒先生未了之心愿!
1. 纪事纪时丁丑年[1],卢沟桥上起烽烟[2],倭寇着着逼人甚,次岁清秋即炸滇[3]。
2. 抗战当然要用兵,干戈援攘数周星[4],期间不少希侥事[5],半有遗恨半杳冥[6]。
3. 怪化土雨洒纷纷[7],斗尽长江频战云[8],滇省人民齐忿恨[9],数千学子去从军[10]。
4. 敌机常到彩云南,轰炸频频民不堪,祸福从来相倚付,甜甜苦苦耐人寻。
5. 兵连祸结两三年,齐鲁幽燕已尽捐[11],幸有天南完整地[12],后方重镇彩云边[13]。
6. 耳中听见中央军[14],泾渭不同清浊分[15],风纪如何看统帅[16],绝非一一不堪云。
7. 抗战之时军队多,此来彼去似穿梭,龙云禁止驻城市[17],尽在乡间夜枕戈[18]。
8. 佼佼铮铮杜聿明[19],列兵不许轻出营,火柴砍伐民间竹,罚跪赔钱起颂声。
9. 远征军队退云南[20],狼败伤残太不堪,鹄面鸠形复褴褛[21],当时口腹勿庸谈。
10. 军友不少性贪婪,剥削士兵之口粮,直接在连营间接,旁人敢道其短长。
11. 某一宿将统貔貅[22],不少清流是浊流,树木满山遭砍伐,锯成材料卖坊头。
12. 医院漫云良不良[23],北郊医院枉铺展,十人入院八人死,有客话为毙军场。
13. 久病力亥招埋怨,有人抬往山之凹,当头一棒身立死,云是送回妈妈家[24]。
14. 来滇训练汽车团[25],时日延长感困难,多少健儿资斧绝,笑他两日吃三餐。
15. 孔祥熙是活财神[26],绝好风姿满面去[27],愿出黄金修孔庙[28],学生学浅岂斯人[29]。
16. 作恶莫如日本人,横卫直闯到都匀[30],将吾后路撬将去,有此前尘无后尘。
17. 太阳旗竖怒江滨[31],江流湍急难问津,华国有兵扎南岸,只敢凭流小梭巡[32]。
18. 东北西南远近村,蓬门华户也租人,只缘城市受轰炸,多往郊垌图保身[33]。
19. 昆邑四乡景象隆,水村山郭志相同,虽然人口突加众,粮食不愁有古风。
20. 轰炸频仍尘土扬,达官显客走村场,屋庐建筑棚新样,华朋莫为龙院乡[34]。
21. 商人重利济储存,建筑货仓到远村,凭房囤藏为弱土,从商生贯一般论。
22. 吾华抗战已多年,美子出头作比肩[35],见到三吴三梦失[36],指来保护我南滇[37]。
23. 后美援华不必论,珍珠港上系头昏[38],然无此一拏云手[39],谁制东邻济并吞[40]。
24. 保护后方赖美人[41],敌机不至静无尘[42],莅滇人士知多少,移使湖山气象新。
25. 花旗人士在滇时[43],赢得儿童夸许许,举指高呼老美好,知他快意于滇池。
26. 黄金百万聚昆华[44],使尔财雄颇自夸,金店银楼各数十,一时开遍牡丹花。
27. 经济集中此一隅,银行开设遍通衙,一千存款息三百,月利胡高至此亥。
28. 时人云发国难财,投机生易畅胸怀,眼疾手快心灵巧,十万八千顷刻来。
29. 杂货千宗不足论,绒呢布帛美元屯,大宗生易兴隆甚,惟营夜市书掩门。
30. 辉煌门市金马坊[45],货物咸从海上来[46],铜铁锡铝讲品类,生材熟料无不价。
31. 警报虽然响有声,学台修不停课程,让开轰炸仍归校,或上夜班至二更。
32. 谷米丰盈蔬菜多,农夫尤不愿蹉跎[47],有人粮道去兼味[48],自可烧豚灸鸭鹅。
33. 岭上牛羊尤肥壮,牧童向夕策策归[49],嗟云大嚼饱滋味,入口何尝与顾达。
34. 口腹堪洽抗战时,大都面草鸡火然,汤圆酥饼非常好,实较承平有过之[50]。
35. 行店销油数量充,从无一日云货空[51],榨房不断加生产,最大来源是迤东[52]。
36. 医院药房逾百间,求医买药毫不艰,只须警报消除后,一有实临即启开。
37. 一自美军来护滇,省垣渐次得安全[53],浮实渡过骄奢起[54],茶荼大都重水仙[55]。
38. 抗战多年民不穷,都由岁熟与年丰[56],财随人散像俱在,不见阿谁两手空。
39. 莫道编织苦不胜[57],村中生气日蒸蒸,羡他每至新春后,高搭戏台大唱灯。
40. 湘桂沉沦祸及黔[58],难民什九奔南滇[59],一时人口增加众,阔老居然有几千。
41. 坊前触目多英豪[60],丽服华冠举止高,仅悠发间心境乐,囊裹充盈惟此卖[61]。
42. 男装女饰甚多样,盛世衣冠仍类情。农工朴实虽着布,仝样整齐坊上行[62]。
43. 不少英贤识见超,培修胜境与修桥[63],价来财帛实参透,甘与游云同样清。
44. 庸碌伙子口悠悠,喜造谣言日不休,传生一宗奇怪事,直云某处烤人油。
45. 居民百十余万多,不少哀鸿待哺何[64]?当日尽无调节处,弗闻粮未费张罗[65]。
46. 忽闻爆竹响滇城,全国人民意气横。抗战八年今胜利[66],一时倾向蒋先生[67]。
47. 物价骤然降落低,存藏倾出数难移,三文改作一文卖,币值升高如上梯。
48. 抗战八年实辛苦,好将海果正前因[68]。老夫何故多饶舌,写此情形告后人。
注释:
[1]纪:同“记”。丁丑年: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个,本诗指1937年。
[2]卢沟桥上起烽烟:指发生于1937年7月7日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抗战全面爆发的起点。
[3]次岁清秋即炸滇:从1938年9月起,日军开始对云南各城市、乡村、交通设施进行无差别轰炸。据统计,仅昆明一地1938年9月28日至1943年,日寇前后出动轰炸机613架次,对昆明实施轰炸37次,在飞虎队进驻云南前,中国军队防空力量十分薄弱。
[4]干戈:古代防御性武器“干”和进攻性武器“戈”,指战争。周星:古代历法纪年法,指一周年。
[5]希:同“稀”,稀少。侥:偶然地。
[6]遗恨:指到死还感到不称心。杳冥: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7]土雨:沙尘暴,本句应该是形容尘土飞扬。
[8]斗尽长江频战云:指在抗战中,长江沿线先后爆发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9]忿:同“愤”。
[9]数千学子去从军:在民族危亡之际,不少云南学子们舍弃安宁的校园,投身抗战,抗战中,仅位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有834名学子投笔从戎。
[11]齐鲁:山东古为齐国、鲁国的领地,故称山东为齐鲁大地。幽燕:古为幽州、燕都,泛指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辽宁等地。捐:抛弃。
[12]天南:本句指西南地区。
[13]彩云边:指云南。
[14]中央军:是民国时期对直接听命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的总称。1942年日军进攻滇西,云南由抗战后方转而成为前线,在抗战时期先后有三十余万中央军进驻云南。
[15]泾渭不同清浊分:古人用“泾清渭浊”,比喻人品、事物的优劣是非。
[16]风纪如何看统帅:抗战时期各支驻军因军队首长的管理宽严,军纪优劣不同,地方志和史料档案中记录了一些军士扰民、滋事的事例。
[17]龙云: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在1945年10月蒋介石发动“十月事变”前,龙云主政云南长达十八年之久。为解决云南半独立状态、实现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令统一,在抗战中,蒋介石一边积极拉拢龙云,任命其为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一边准备加强对云南的控制。为防范蒋介石的控制,龙云利用行营主任职务,下令禁止中央军进驻省会昆明。
[18]枕戈:以武器做枕头,时刻警惕,时刻准备作战。本诗一方面指中央军随时准备与日寇作战,另一方面则暗指中央军对云南地方势力虎视眈眈。
[19]佼佼铮铮: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杜聿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黄埔系骨干,为蒋介石心腹爱将。
[20]远征军队退云南:1942年4月底5月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日军占领腊戌、密支那,切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中国远征军一部翻越缅北野人山到达印度;第五军96师从缅甸葡萄经云南福贡过怒江到大理弥渡,200师经六库过怒江到达大理漕涧,暂55师退到西双版纳(车里),临沧(缅宁)。
[21]鹄面鸠形::形容枯樵瘦削的人饥疲的样子。
[22]貔貅:中国神兽,常用貔貅指代禁卫军。这里指中央军嫡系部队。
[23]医院漫云良不良:抗战时期,鼠疫、霍乱在云南蔓延,虽然医院众多,但医疗水平低劣,致使云南军民死于非命者不计其数,其中抗战名将唐继虞、唐继鏻等均死于庸医之手。
[24]妈妈家:母亲的肚子里,指民间传说的人死后转世投胎。
[25]来滇训练汽车团:1939年初,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南洋华侨司机和技工回国支援抗战,至1939年9月,共有3640余名南洋华侨分别分9批回国。他们归国后,组织训练汽车团,主要从事滇缅公路的运输和汽车维修等工作,为抗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26]孔祥熙:蒋介石的大姐夫,历任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孔祥熙主管国民政府财政达11年,对币制改革、支撑抗战财政,有一定的贡献。但孔祥熙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而臭名昭著。
[27]绝好风姿满面去:1944年11月,孔祥熙因腐败营私的丑闻下台。但腐败所得巨额财产,依然得以保全。
[28]愿出黄金修孔庙:抗战时期,重庆文庙严重受损,时任“陪都设计建设委员会”主任的孔祥熙是孔子75世孙,他热衷于文庙的修复,曾邀请粱思成等中国营造社大家制定了修复方案,却因军政部在文庙入住的机构反对和日军再次轰炸,修复被永久搁置。
[29]岂:虚词,用在句中,表示反问。斯人:这个人,这里指孔祥熙。孔祥熙在学界名声极差。1944年3月,时任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到国立西南联大讲演。讲到“今天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时,同学们立即齐声高呼:“你不艰苦!”整个会场嘘声一片。
[30]都匀:位于贵州南部,今黔南州首府都匀市。1944年12月10日,日军沿黔桂铁路直逼贵阳,威胁云南昆明、陪都重庆。12月2日,荔波、三都、丹寨、独山等县城相继沦陷,部分日军还窜入都匀县境内。日军进犯黔南地区,给抗战大后方造成巨大恐慌。
[31]太阳旗竖怒江滨:1942年5月,滇西大片领土被日军占领,为阻止日军进攻,中国军队炸毁在怒江上的惠通桥,在怒江以东,与日寇隔江对峙。
[32]小梭巡:小范围来回巡逻。
[33]郊垌:郊外田际,这里泛指乡村。
[34]朋:同棚,指用竹木搭成的简陋小屋。龙院乡:今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街道龙院村一带,抗战时期梅贻琦、华罗庚等著名学者曾在这里居住。
[35]美子:美国。比肩:并肩。
[36]三吴:指代长江下游一带。本句指很短的时间,我国长江下游大片领土被日寇占领。
[37]南滇:泛指云南,这里指怒江以东未沦陷地区。
[38]珍珠港上系头昏: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悍然发起珍珠港事变,于1941年12月7日,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以及瓦胡岛飞机场,导致3000余名美军伤亡。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华的援助。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战略决策上利令智昏。
[39]拏,通拿。
[40]东邻:指日本。
[41]美人:美国人。
[42]敌机不至静无尘:1941年8月1日,美国陆军退役航空兵上尉陈纳德受国民政府邀请,组建“援华航空志愿队”,在缅甸开道机场训练,1941年12月10日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12月20日,美国航空志愿队在昆明上空首次与日军作战,击落日军九架轰炸机(而在此次战斗中,美国航空志愿队无一架飞机被日军击落),轰动国内,被报纸描述为“会飞的老虎”,因此得名“飞虎队”。1942年7月,为适应战局变化,美国航空志愿队奉命解散,改编为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第二十三航空队大队,转入美国陆军现预役,亦称第十航空队驻华特谴队。1943年,特遣队扩编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四航空队,并与中国空军组建中美空军混合团,中美空军逐渐掌握制空权,日军飞机再不敢贸然发起空袭。
[43]花旗人士:指美国人。
[44]昆华:昆明。抗战时期,国内四大银行和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大批金融机构迁驻昆明,南屏街一带最多时有48家金融机构,素有昆明华尔街之城,因而昆明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45]金马坊:今昆明金马碧鸡坊一带。抗战时期,是昆明重要的商贸中心。
[46]咸:指普遍。海:这里指昆明滇池。当时滇池的船运发达。
[47]蹉跎:指虚度光阴。
[48]粮道:今昆明五华区文明新街,晚清时因设有粮道衙门,故旧称粮道街,民国时期是昆明著名的小吃街。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49]策策:象声词。
[50]承平:指社会秩序安定平稳。
[51]云:说。
[52]迤东:旧道名,指曲靖。
[53]省垣:省城。渐次:逐渐。
[54]浮实:相对于浮华,指实实在在的事物。
[55]茶荼:茶味香,荼味苦。即抒发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大都:大多。水仙:指遍游江湖乐而忘返的人。
[56]岁熟:年成丰熟。
[57]编织:指编织草帽、箩筐的乡下手工艺者。
[58]湘桂沉沦祸及黔:1944年,日军进攻湖南长沙、广西桂林等地。1944年12月10日,日军沿黔桂铁路直逼贵州,威胁陪都重庆、云南。12月2日,荔波、三都、丹寨、独山等县城相继沦陷,部分日军还窜入都匀县境内。日军进犯黔南地区,给抗战大后方造成巨大恐慌。
[59]难民什九奔南滇:日寇入侵黔南,造成数万难民流离失所,难民中大多数从贵州,奔入云南。
[60]坊:指昆明金马碧鸡坊。
[61]囊裹:包裹。
[62]仝:即同。坊:指昆明金马碧鸡坊。
[63]培修:用添土加固的办法进行维修。胜境: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64]哀鸿: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声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待哺:指饥民急切盼望获得救济。
[65]弗:不。
[66]抗战八年今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投降,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日本陆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向同盟军无条件投降。受降方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五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五星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英国代表福莱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代表分别签字。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9月3日,云南省各地民众,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胜利。9月8日,卢汉上将率领由云南将士为主的第一方面军奉命入越南受降。9月28日上午10时,中国战区越北区受降仪式在越南河内原法国驻越总督府举行,受降主官卢汉接受日军代表土桥勇逸中将无条件投降。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属于中国战区划定的16个受降区之一,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度跨出国门受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对中华民族抗战的肯定,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7]一时倾向蒋先生: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个人声望,一度达到了顶点,然而在随后的日伪资产接收中,国民党腐败日剧,最终人心尽失,走向末路。
[68]好将海果正前因:此处借用宋代高僧释普宁的诗句,“因该果海果该因”,即以弥陀果德,熏染众生业识妄心,久久心与佛合,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在此不做直译。
参考文献:
1. 罗养儒:《云南掌故》,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2. 朱端强:《罗养儒先生稿本概说》,见《西南古籍研究》2014。
3.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名录》(内部资料),云南省文史研究馆,2004。
4. 《罗鹄年、罗淑、罗养儒小传》,《广西地方戏曲史料汇编》第2辑(内部资料),1985。
5. 严宏纲主编、叶铸撰:《壮丽大城:昆明·一座名城的背影》,云南民族出版社,2016 。
6. 于坚:《老昆明:金马碧鸡》,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 。
7.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