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党史研究室2018年筹备,2019年启动嘉靖《寻甸府志》整理工作,与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密切配合,借助高校和省博物馆专家力量,历时5年完成寻甸现存最早旧志嘉靖《寻甸府志》整理校注工作,《嘉靖寻甸府志(校注)》近期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标志着寻甸县古籍整理取得突破性成果。
嘉靖《寻甸府志》由明代寻甸知府王尚用撰修,是明代云南现存的六部府州志之一(现存明代云南地方志共十一部,其中云南省通志五部,府州志六部),也是寻甸现存最早的一部志书。该志书三万多字,分为上下两卷,其内容涵盖了寻甸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该志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刻本起初收藏在宁波天一阁,后来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抄本在云南和上海,1954年云南省图书馆据浙江省图书馆的刻本进行抄录,文本为竖排,普通读者在阅读上存在困难,客观上也制约了该书的传播和使用。
嘉靖《寻甸府志》是记载寻甸历史、文化、风物等的重要典籍,共有郡谱、星野、提封、古迹、风俗、创设、食货、官守、学校、武备、祀典、惠政、贡举、人物、烈妇、外志、艺文、附录十八卷。该志书不仅在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史研究、旅游资源、民族民俗学、文学、旅游资源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且对后朝的寻甸续志和同时期的云南通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在寻甸的第一部志书——《仁德府志》失传之后,很多关于寻甸和明代云南的研究往往离不开该书的记载。
《嘉靖寻甸府志(校注)》的出版发行,对丰富寻甸文化历史底蕴、弘扬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是寻甸古籍研究整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保护寻甸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大成就。